考上了,但似乎也没有那么开心

    7 May, 2025

    2025 年研招已经落幕,考上了,但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开心。日后,救赎之道仍待探索,毕竟,人生是旷野嘛。

    2023 年,那时候「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」,在春招和秋招最激烈的时候我选择了们在图书馆里背书做题。大三暑假,我选择了留校备考。

    2024 春,放榜时,我特意守在图书馆座位中,静待通知的那一刻出来。就当我满心欢喜迎接时,迎来的是一盆冷水。

    当我看到惨不忍睹的成绩后,全身是懵的,虽然在此之前多次祈求上天垂幸,心存侥幸,然而现实仍给我当头一棒。或许是受到的刺激太大,连续几天身心全是木木的,血红色的分数在我梦魇中挥之不去。终于,心里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,星夜中独坐房台放声痛哭。

    泪光中回顾了我一年苦逼的备考历程。炎炎夏日下在充斥汗味图书馆内做题,深冬腊月中抚着冻僵的手夜读,历历在目,无不诉说着心酸。可是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。。。

    事后也算总结了教训,由于我过于乐观及对考研本身无经验,一战时发挥失利被刷。

    当然,因为考研之事,自然也错过了春招秋招。校招,本是找工作的好机会,被我错过,简历投了上千家公司,几乎无一问津。

    身边同学交集也逐渐变少,大四一年,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,轨迹也基本定型。或已经积累足够的实习经验入职校招,或已经在父辈荫护下有长辈关照,或已经准备创业,或已经靠着不错的家底脱离竞争享受生活。

    而我,只能像只无头苍蝇,在 BOSS,智联等 APP 消息列表中,看到一条条已读不回,心里无力感愈发强烈。

    人活着,总是要有一些盼头?就比如我考研的那段日子,晨星带月,每早眼睛一睁,哦,我的任务是提高分数,多做几道题,多背几本书。短暂调整,直奔图书馆,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,这也是我活下去的动力。

    而我,自此之后,一蹶不振。考研彻底失败,春招也没有。每早醒来也只是望着天花板发呆很久,脑子空空的,没有任何动力,如行尸走肉一般。当下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,我又该何去何从?

    考研失败,错过校招,再加上那段时间感情不顺,多重打击接连袭来,眉眼中多了些疲惫和倦怠。

    那也是我此生中,或许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失利,似乎人生跌至谷底。

    伤心之余,日子还是要继续。某天,我释然了,也畅怀了。当下又还能如何呢?

    或许是因为应激,或许是心有不甘,也或许是身上学生的稚嫩稚气未褪,不想过早投入社会。心中的想法愈发坚定,萌发生根:我要二战。

    我的父母也没有多说什么,没有催着我找工作,也没有指责、埋怨。而是用缄默表达了对我的默许和支持。

    我重新打开淘宝,下单了新版 880,660 系列的真题。

    重新背起被我闲置已久的书包,重新踏上去图书馆的小路。宿舍距离图书馆不远,这条小路我走了三百多天,然而不过是两点一线、目不窥园。而我第一次见识陌上的冬去春来,云卷云舒时,才不由漾起一丝酸楚:我脱离世界太久了。

    重逢阔别已久的图书馆,再次拿起手笔,看着之前书上做了无数遍的题,在草稿纸上慢慢演算既熟悉、又陌生的数学公式。

    这次,我特意选了楼层高一点的自习室、靠窗的位置。

    做题累了,就在座位上托腮远望深山、遍地绿树,看西北的风抚摸天上的云彩。月夜星辉时,我还特意盯着天上的月亮盈亏变化,正好数满一个月。

    我的学校在山区,黄土高原,四周绿山环绕,夏季远处一览无余,晚上,没有城市的纸醉金迷的霓虹灯,能看见天上银河星光璀璨。

    有时午后在座位上酣睡,高层遮挡较少,以阳光为被、以书本为枕。在日光沐浴下沉沉睡去。这样的日子,又持续了两个月。

    早春过的很快,入夏,绿叶取代了招展的花枝,知了蝉鸣取代了春鸟嘤鸣。

    我的本科迎来了尾声。毕业设计答辩完毕,同学们最后一次在校园内齐聚。

    当我穿上学士袍、戴上学士帽,手捧毕业证书,恭恭敬敬接受院长挂穗,站在台上拍照时,我的本科四年结束了。

    一声毕业照的快门咔嚓声响,给我四年的大学时间画上了句号。

    但,我的脚步仍然没有结束。

    身边的同学、室友一个接一个离开,打包行李,踏上轰鸣的火车,奔向远处,不知何时再相见。

    而我,选择了留守学校,在图书馆,继续弥补我的遗憾。考研,是一个人的修行。

    爱你来自于蛮荒,一生不借谁的光
    你将造你的城邦,在废墟之上

    生活还在继续

    与图书馆为伴的时间很快,从五月份,就来到了七月份,作为毕业生,学校给我下达了最后通牒,毕业生必须限期离校。

    我因为选择了二战,留守学校备考,此时也一时没了主意。

    不过好在有人给我推荐了学校的「第二学士学位」项目,允许我在学校辅修一个双学位,到时候下学期可以继续留在学校,借用图书馆,心想也正合适我,于是申请了,被学校的第二学士学位录取。

    九月,开学后,我再一次来到这个城市,这所学校。看见新生们在迎新大巴旁边叽叽喳喳,眼里尽是期待。

    这个场景,忽然让我回到四年前,秋风习习,叶落梭梭,迎着朝霞。也是同一时间,我的父母亲自带着我给我送行,来到这所大学。

    思绪回到从前,也是在 2020 年 9 月,我的父母带着我,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三人满心欢喜踏入这个从未来过的西北重镇城市,来到这所学校里。

    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
    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

    下火车时,正是凌晨五点,天刚刚破晓,黛紫染红了天空。

    心中多了些悲凉。而今是我独自一人再次归来,继续我未完成的修行,是什么心情?满心悲凉、还是考研失败后的屈辱,或是对未来的迷茫。

    再一次来到学校,校园里再也没有以前朝夕相处的同学,他们早已远去。

    这下,在学校里,我就是彻底的孑然一身了。

    入学后,我也认识了其他同样报了二学位的同学,不乏去年考研失败的、考公被刷的,跟我一样,都是立志于在校内再战,志在必得,继续未完成的事业。

    老师允许我不上课,全心全力在图书馆备考。

    我也如此。下一学期,我又开始投入紧张的备考,重拾去年时的状态。

    在图书馆,继续刷我做了很多遍的题,回归到固定的轨迹,无非是四科。白天泡图书馆,晚上回到宿舍继续背单词、背书。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四个月。

    2024 年的考研日期是 12 月 20 号左右,正值冬至,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候。这天我早早起来,冒着寒霜和黑夜踏入考场。

    考试很快,下笔做题,就像我平常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写卷子那样,一气呵成,两天,做梦似的,就过去了。

    落幕

    4 月 3 日,早晨的闹钟把我唤醒。微信学信网给我弹出了一条通知,名单出来了。

   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,分数还可以,对得起我去年的努力。

    考上了,拟录取通知下来了,看着报考系统上红色的「拟录取」时,刚开始或许有一点欣喜,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轰轰烈烈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。

    考上了,然后,没然后了。

    我想象中的,只要我接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刻一到,我马上要买一箱啤酒,烤几个腰子牛排,暴饮暴食,熬夜通宵打游戏,想打多久就打多久,并没有发生。

    只是蜷缩在昏暗的被窝里睡了很久很久。剩下的就是发呆,无尽无止地发呆、睡觉,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。

    偶尔也来到图书馆里,重温伏在书桌上的感觉。

    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

    人生是旷野

    打开很久没看的贴吧,信马由缰地浏览研究生学校的帖子。期间很幸运也找到了同学院的师兄,加上了他们的微信,向他们咨询了导师情况,接着跟师兄师姐聊了很晚,聊了读研生活和感想。

    阴云很快再一次笼罩在脸上。

    看着他们在抱怨读研压力大,一周两次组会,通宵做实验,甚至住在实验室,为论文数据发愁。

    在四月中旬,我抽空给心仪的导师发了邮件,线下面谈选入组的事宜。

    当我再次来到研究生学院,参观了实验室、工作室,逛了一圈,当我看到有师兄摆着一架行军床,上面还有要换的衣服和被子,我就知道这事肯定没那么简单。

    是啊,我才理解到网上所说的,「研究生只有在录取和毕业的时候才是开心的」。

    让我慢慢对研究生袪魅的是,读了研究生,也只不过是从一个牛马转换到另一个牛马而已,并不会让失业、收入改善多少。资本主义下任何人都只是待价而沽,出卖劳动力的工具人。决定就业的只是市场供需关系。

    这也让我对研究生的生存逻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    就看现在的研究生「毕业即失业」现象比本科生并没有改善多少甚至还有严重趋势,说实话哈,有点不想读了。

    唉。

    当我们耗尽心力攀爬一座高山时,往往以为山顶的风景能消解所有疲惫,却可能发现,山顶的云雾遮蔽了预期中的壮丽。

    这种"成功后的虚无感"恰如坦塔洛斯的处境,最渴求之物近在咫尺时,反而最令人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。

    当初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考研,受了很多委屈,整个 2024 年都投入在上面,如今看来,这段经历是否值得?

    人人都没有历史视角,我也不知道。但它就是个经历,是已经刻入我生命年表中的记录。

    人生是旷野。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?未来的事情还是交给未来回答。至于读研是否值得,就当是投资未来了。

    作为 00 后,我们所生活、经历的时代背景是十分魔幻和割裂的,这十几年恍如隔世,从网上调侃的「生于非典、考于新冠」,我经历了高考延期、三年封控、宿舍网课,也见识了多轮时代加速、急刹车等魔幻操作。

    三年可以改变很多事,我是亲身经历过从 19 年到 23 年的变化的,18-19 年的时候社会的乐观顶峰,到 22 年又何其绝望与悲观。

    「流动的现代性」在此显现得淋漓尽致。只能期望下一个三年好转吧。

    当传统的人生脚本(本科、读研、工作、成家)越来越难以兑现承诺时,更需要培养冲浪者的生存智慧。就像在考研间隙观察月相变化的顿悟时刻,真正的救赎或许在于保持对生活诗意的凝视。

    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,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虽趣舍万殊,静躁不同,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怏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;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以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;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。古人云:“死生亦大矣。”岂不痛哉!

    对我而言,这次考研二战的终极意义,或许不在改变外在境遇,而在培育一颗能感知四时流转、星移物换的丰盈心灵而已。